吴江市庙港小学创办于1913年,历经沧桑,数度变迁,1998年易地新建。目前占地3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05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1200平方米,体育活动面积8000平方米。现中心校本部有教学班32个,学生1372名,下辖开弦弓村小有教学班5个,学生200名。全校专任教师共88名,其中大专以上教师72人,大专率达81.8%.
学校具有优良的传统,以“厚得载物”为校训,以“重参与、做主人、促发展”为校风,形成了“你行、他行、我也行”的三行学风,“实实在在敬业、实实在在精业、实实在在创业”三实教风,“用心欣赏、真心感激、全心奉献”的三心政风。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育人为根本,
“八五”期间,承担了苏州市级课题《构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促进儿童真善美素质发展实验研究》,于1998年圆满结题。之后,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紧紧依托教育科研,以《小学自主教育模式研究》为龙头课题,努力探索“自主教育”办学特色之路。学校先后进行了省级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苏州市级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接纳传统道德文化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自主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小班化教学形式的组织与策略研究》的实施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高举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两面大旗,高扬“校本、人本、德本”三大理念,确立了“教育有特色、文化有个性、学生有人格”的三大办学目标,制定了“课程打造特色、服务提升品质、文化引领发展”的三大办学策略。2003年,学校创建省实小一举成功。目前,学校正努力实现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力争把学校办成基础教育扎实、办学特色明显、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农村中心小学典范。
明德笃学
重参与、做主人、促发展
时时收获、天天进步、年年提高
敬业、精业、创业
用心欣赏、真心感激、全心服务
探寻健康完整的和谐教育培育知书明理的现代公民
学校有活力、教师有实力、学生有潜力
庙港镇中心小学位于吴江市西南,庙港镇北,秀美的太湖之滨。它初创于一九一三年三月,至今已有八十一年历史。
(一)初创时期(1913-1938)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已是晚年的秀才先生沈珩伯接受民主思想,决心在家乡传播新思想、新知识,造福子孙,开办学校,在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批准后,于三月份开学,校舍位于永定寺内,校名定为“五都乡第二小学”(国立)。初时两个班,逐渐扩展成四班。沈珩伯既当校长,又当教师。他的儿子沈月贵,儿媳袁友慈帮父亲在学校中任教,后来又有金泉生、沈锡熊在校任教。
沈珩伯为都二小学写了一首校歌词,其媳谱曲。歌词是:
太湖灵秀本毓钟,
三万顷,七二峰。
五都素号儒林里,
都二小学地适中,
好将那水光山色,
读书乐融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将来头角尽峥嵘。
一九二0年沈珩伯病逝,县国民政府委任袁友慈为“五都乡完全小学”校长。
袁友慈校长幼师毕业,富有音乐天才,能谱会唱,特别会弹奏许多种乐器,在校任各班音乐课教学。
五都小学已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小学。有1-6年级,分四个班上课,课程设置,有国文、算术、常识、历史、地理、英语、武术;唱歌、美术、体操每礼一节;活动课开展小足球运动。
在后期,由于经费的不足,教师的减员,五都小学缩剩两个班。
一九三八年,占领庙港,永定寺被焚毁,学校遂停办。
(二)抗战时期与解放前时期(1933-1949)
一九三九年一些失业教师借东岳庙房办了两个班,收了二三十名学生,教私塾里的课本“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和算术。由于庙港处于游击区,打荡、湖匪横行,教学班时开时停,经常只有十来个学生。两个班级发起人是王永慧老师。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地热心教育人士发起复校活动,上书国民政府,得到批准后,是年8月借王永慧私房四间,开了三个班级招收1-6年级学生80-90名。边办学、边筹集资金修建校舍。一九四八年上半年修缮改建永定寺和土地庙毗邻残房为校舍,下半年学校迁入新址,改校名为“庙东村小学”,校长金纯武,教师有王永慧、沈超雄、沈锡熊、袁友慈、史美俊、张凤英、张怀文等。一九四九年时学校开四个班级,学生数100名左右。
(三)解放初期(1949-1957)
一九五0年八月,人民政府委任的任校长董宗麟到任,正式接受学校,调来乡师毕业生徐淑琴、金纯武仍旧留任教师工作。人民政府对旧学校进行了初步的接收、整顿、改造,将学校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庙东村小学从此得到了新生,贫苦农民子女从此实现了读书的梦想。人民政权接管学校的年,庙东村小学学生数一下子达到200人以上,这是庙港教育事业的历史上次飞跃。
一九五二年八月孙景贤接替董宗麟校长的职务。一九五四年八月郭梦海继任。一九五七年七月郭梦海校长离任。
一九五0年~一九五七年,这七年中庙东村小学班级数保持在五个班级上,学生仍然是200人左右,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当时庙东村小学实质上是一所具有中心校职能的学校,它所辖的村校南达横路,东起马港,西至西溪庙港,分东西两片,西片庙东村小学直辖,东片设娘娘庙港辅导校,近百名教师经常集中庙东村小学开会学习,庙东村小学校长有权调动教师,检查教师工作。
(四)大跃进与三年困难时期(1957-1965)
一九五七年八月凌浩接任庙东村小学校长。
一九五八年,庙港人民公社成立。庙东村小学相应改名为“庙港公社中心小学”,建立中心校辅导制。庙港施教区,东始亭子港,西止丁家港,南临长荡。分东西南三片。东片,环良港俞福村小学为辅导校;西片,陆港小学为辅导校(后来改更楼港嵘烂小学为辅导校);南片,开弦弓小学为辅导校。为了我更多的社员子女入学,增设许多村校,把学校办到家门口。村校总数23所。公派教师从十几名增加到三十几名。
中心校班级数增加到7个班级。学生数突破250人,有11名教师。飞速发展的形势迫使学校校舍扩建。
一九五九年八月赵文熙升任中心校校长。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中心校班级减至6班-5班。学生人数只有160名左右。班级生员不足,流生猛增。
一九六二年经济开始好转,为了让大批流生复学,中心校在永隆村试办半耕半读班,张村老师任教。上半年试点,下半年全面推开。耕读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办起来了。半天劳动,半天读书,既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又巩固、发展了教育事业。
一九六四年,耕读班逐渐转入全日制。全公社拥有近三十几名公办教师,70多名民办教师。村校31所,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庙港教育事业获得了第二次飞跃。
一九六三年八月,庙港中心小学校长由视导员陈复三兼任,一九六四年八月由视导员朱兴华继任。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心校校舍进行较大规模改建。改建后的中心校扩班2个共有7个班级,11名教师执教,学生增加到280名左右。
(五)“文革”时期(1966—1977)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解放十七年来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成就全盘被否定了,学校秩序被打乱,学校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混乱不堪。
一九六八年,庙港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学校由教育革命领导小组管理。庙港公社中心小学的中心校职能被终止,并被更名“庙港小学”,一九七一年七月朱兴华校长调离庙港小学,徐文忠任庙港小学负责人。一九七四年七月徐文忠改任五联小学负责人,其原责由谢洪官担任。一九七五年八月徐文忠再当庙港小学负责人。
一九七三年庙东街整建,庙港小学成南北两部分,部分校舍遂改建。
(六)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4)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恢复中心校辅导制。学校更名“庙港乡中心小学”。梁大星任中心校长。学校教学工作遂走上正规。
一九七五年五月,王梦龙升任中心校校长,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采取切实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提高办学效益。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制订了《小学生课内常规》十八条,《一日常规》十条,并坚持开始五项班际竞赛(安全、纪律、出勤、两操卫生),逐渐形成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
一九七九年开始创建校办工业,开了几家工厂,其中工艺服装厂站稳了脚跟,在学校领导和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倪佰良厂长和全体工人的努力下发展壮大,现在年创利50多万元,上交学校10万,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深入开展。
一九八二年,中心校迁至现在镇北太湖边新址。新校舍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初建十一楼十一底教学大楼一座,开8个班,容纳学生300多名。一九八三年,又建礼堂、门卫室、伙房,楼西边加贴一楼一底。一九八五年八月,张克裘升任中心校校长,学校建立党支部,王梦龙任党支部书记。王书记和张校长对全乡学校布局作了合理的调整,合并了一些学校,高年级学生集中中心校和三只辅导校,限度发挥中心校和片辅导校的优势,调动各片各校的积极性,提高了办学效益,使各级村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中心校施教区扩大后,多方出资又建了第二教学楼,全校共开十个班,学生数424名。
一九九二年,学校计划扩展到庄港沿,占地可达11333.3平方米。已建成综合大楼一座,现今学校已拥有较多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大量的图片资料,藏书达6500册。教学设施基本达标。
一九九二年八月,张克裘校长调任吴江市实验小学校长,由王梦龙书记兼任中心校长。同年底庙港撤乡建镇,学校更名“庙港镇中心小学”。
改革开放的政策,带来了庙港教育事业历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一九七八年以来,王梦龙、张克裘两位校长,勇于改革,善于探索,勤于实践,大力发展校办工业,发动社会力量筹资办学,学校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王梦龙、张克裘两位校长统观全局,着眼素质教育,经常组织教师到外地参观、听课,学习人家的长处,校内组织学科教研活动,长期坚持相互听课、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带领全校教师参观陶行知展览馆,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狠抓教育观念的转轨,变应试教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抓学校管理转轨,深化校长负责制,强化目标管理,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健全“以法治校“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队伍,两校长主要抓住一个方针的贯彻(教育方针),二个素质的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三个观念的确立(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四个基础的扎实(义务教育基础、民族素质基础、人才基础、公民意识基础)。特别王梦龙校长抓改革、抓转轨、首先强化德育教育,建立多个德育基地,形成校内外德育教育新格局。王校长对青年教师特别关心,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更关心他们的学习。他提倡相互听课,组织外出听课。他以自己自修大专的实践,热情鼓励青年教师坚持参加中师函授、大专自学考试。因为他知道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为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第四次飞跃,他呕心沥血地忘我工作着。
近几年,庙港镇中心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文体作为学校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吴江市级竞赛项目中多次获奖。1985—1992年连续8年被评为县、市级文明单位。92、93两年连续获得学校工作年度考评一等奖,被苏州市命名为“劳技实践教育示范单位”。
汤庆文辅导校长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张克裘校长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王梦龙校长被评为吴江市劳动模范;朱廷康等5人被评为苏州市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或积极分子;张学青、戴云生两人被评为苏州市教坛新秀;一批教学能手与教学新秀多次获吴江市先进教师光荣称号。
(七)教育现代化阶段(1997年至今)
一九九七年八月,姚虎雄调任庙港中心小学校长,借着全市创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东风,拉开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帷幕,开始谱写庙港中心小学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使全镇小学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庙港小学在整体办学方面获得了质的飞跃。首先是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姚虎雄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争取和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在庙港镇西合群村征地53亩,决定易地新建校舍。整个学校搬迁工程分两步实施:期工程完成的主体建筑为启智楼(教育楼)与求真楼(办公楼、综合楼)及餐厅,建筑面积5100平米,工程于1999年8月竣工,9月开学启用;第二期工程于2002年8月竣工,主体建筑为立德楼(教学楼)与明实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建筑面积4000平米。目前,全校累计有建筑面积近1万平米,绿化面积1.5万平米。学校内部设施的配置也在这一阶段内日趋完善,学校开辟了各类专用教室,建成校园网与电视台,实现班班通与宽带接入,建成多媒体教室13只。办学条件的大幅度改善为学校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优化全镇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对全镇小学教育事业作了大规模调整,首期于1999年9月撤并了14所村小,至2002年九月除中心校外,全镇只保留开弦弓村小。高质量地完成了村小布局调整工作,集中办学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中心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97年至99年,全校共开12个班,在校学生500多人,99年搬新校后,全校共开23班,在校学生达1000人以上,2002年撤并村小后全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共开班32个,在校学生数达到1300人以上。2002年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大办学体制改革的力度,同时满足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建立了“立德”民办校区,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化重组。
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努力加强内部管理,注重软件建设。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考核机制,于1998年了教师百分考核办法,于2000年了两级管理、两级聘任方案和教师层级考核办法。改革使学校充满了发展后劲。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应发展。至2003年,全校教师大专率达80%以上,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推动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从九五到十五期间,学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大大调动了庙港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全校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庙港小学领导层清楚地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教育科研来促动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特色的形成。九五期间,学校承担了苏州市级课题《构建主体参与性教育模式,促进儿童真善美素质发展实验研究》,经过四年的的实践与探索,课题于1998年圆满结题。随即学校研究的方向由德育向课堂教学领域延伸,确立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省级实验课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十五期间学校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确立了苏州市重点课题“小学自主教育模式研究”和立项课题“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及策略的研究”,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和办学的主攻方向,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在“自主教育”办学特色的创建过程中,经典教育与小班化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亮点在全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学校形成了“悦纳经典,共享课堂,走进太湖文化”为核心的办学体系。
近年来,学校在软硬件建设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连续数年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学校年度考评中获一等奖,连续数年被评为吴江市文明单位,学校先后获得了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3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了省实验小学验收,成为吴江市的又一所省级实验小学。
庙港中心小学是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它有一个团结的、具有实干精神的领导班子,有一群敬业、爱生、团结、创新的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我们觉得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于改革探索,勤于开拓创新,为祖国培养“四化”建设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庙港中心小学的未来一定更美好!